地铁集团:地铁列车奔跑起来 城市生活重回正轨

2020-06-17 15:29
来源: 武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闻令而动 武汉地铁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担当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地铁集团党委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把抗击疫情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带领地铁人冲锋在前、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担当。他们接力援建各类应急医院、隔离点;他们下沉社区协助防控、服务居民;他们精心维护,让列车与各种设备保持最佳状态,随时准备重启;他们做好预案,主动对接承包单位、务工人员,为第一时间复工创造条件。

22日起,武汉地铁集团先后援建火神山医院、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塔子湖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黄陂党校隔离点、市优抚医院(改造)等13个紧急医疗项目,累计交付床位1万余个。

随着防疫工作深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接到了下沉社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任务,武汉地铁集团党委连夜部署,领导班子成员带领1200名干部职工逆行而上,义无反顾下沉至94个社区、9个隔离点,切实当好小区“守门员”、居民“服务员”、政策“宣传员”、民意“调查员”,主动承接社区各类急难险重任务,助力创建无疫情社区。

322日,几辆满载着混凝土的车辆缓缓开进8号线二期街道口站建设工地,开始对车站顶板24小时不间断地浇筑。这是武汉地铁因疫情停工57天后,首批开始施工的建设项目。330日,武汉首条地铁环线——12号线(武昌段)在江楚大道站开工,这意味着武汉地铁在建项目全面复工,且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328日,武汉地铁在停运65天后“重启”,123467号线恢复运营,在满足滞留外地回汉、返汉复工复产乘客返程的同时,也方便了上班族的出行。

328日全天,武汉地铁共开行列车111列,全天列车开行1545列次,线网客运量18.3万乘次,通往三大火车站和解放大道商圈、王家湾商圈的五座车站客流量排在当日前五,地铁拉动城市生活重回正轨的效应立竿见影。48日,武汉地铁8号线一期恢复运营。

寒雪梅中尽,武汉已经踏入春天,地铁人还要继续战斗。当前,防疫工作处于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武汉地铁集团将坚决执行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用实际行动书写国有企业的责任、使命、担当。

3000余名地铁员工准备2个月武汉地铁顺利恢复运营

324日夜里,一则消息突然刷爆微信朋友圈:武汉地铁将在暂停运营65天之后的328日早上630分,再度准时与这座城市相见。对于一个经历过2004728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和201212282号线开通的城市来说,这个时间点显得格外难忘和特殊。

地铁恢复运营,是这座城市逐步恢复元气的好兆头。为了圆满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任务,3000余名武汉地铁员工准备了2个月。

地铁停运 工作不停

客运部门值守人员每日要负责环境卫生消毒、站内设备检查、轨道区间巡查等工作,2人一组,负责4个车站值守工作。在常青车辆段,2号线的37列列车整齐停放在列检库内,检修工刘云、彭涛逐一对所有列车进行功能性试验——检查空调、车门、照明系统、广播系统、制动系统等列车上所有设备,确认运行状态正常。

刘云说,正常运营时,每天会对回到车库的列车进行功能性试验。停运后,功能性试验“程序”仍然一样也不能少。每隔两三天,还要对每列车送高压电进行蓄电池充电,确保列车一直处于“运营状态”。

忘我付出 顺利复工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的方向变化,武汉地铁恢复运营也列上了议事日程。从323日开始,武汉地铁连续5天进行空车试跑和深度消杀,就是为了迎接328630分的6条轨道交通线路恢复运营。

123日,为全力做好防疫工作,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武汉地铁暂停运营。

和很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武汉地铁干部职工并没有停下正常工作,他们仍然奔走于各个车站之间,忙于对各类设备设施进行日常维保、对车站和列车进行消毒消杀,做好随时恢复运营的准备。

车辆三部乘务班组长康旻在停运期间主动承担车辆段值守任务,全面监控信号设备、巡视车辆状况,开展工程车的热车整备,累计工作时长达120小时。

轨道交通系统是集多专业、多工种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武汉轨道交通暂时停运2个多月,设备系统长时间不运转,停运期间的维护、保养,以及多专业、多部门的联调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机电部机电自动化三车间副主任刘斌臣323日起连续32夜待在地铁站内,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安装调试自动感温装置,同时对所有车站的环控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处于全新风模式。

第一连接杆处尖轨与基本轨缝隙不大于0.5毫米。”326日清晨,地铁信号、工务专业刘光伟等10余人在2号线金银潭站隧道内,对6组道岔前一天的运行情况复检,确认运行正常。

在隧道内,机电、通信、桥隧等专业人员紧张忙碌,检修行车钢轨、高压三轨、道岔、转辙机等所有设备,测试运行状态;

与此同时,在各地铁站内,电梯、屏蔽门、安检机、红外测温仪、自动售检票系统等专业技术人员测试每一个系统、每一个设备,以保证所有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全线各项施工结束,车站巡道完毕,信号及接触轨正常,运营线路空闲,行车设备备品齐全完好,站台无异物侵入限界,站台门开关正常……”

327日凌晨4时许,武汉地铁硚口控制中心值班主任孙毅确认所有行车设备状态正常,下达正线送电及列车进入正线的调度命令。当晚,轨道交通6条线路全部拿到了开启“运营模式”的“通知书”。万事俱备,只待328日的到来!

地铁恢复 市民点赞

乘客您好,欢迎乘坐武汉地铁……”328630分,随着停靠不同站点的90辆地铁列车车门同时打开,熟悉的广播声再次响起,暂停运营65天后的武汉地铁重启回归!

乘客经过出示健康码、扫描进站码、测量体温、通过安检等程序,再一次进入熟悉的地铁站,登上列车……

当日上午10时左右,从黄冈开往武汉的C5604列车抵达武汉站,地铁站一下子热闹起来。地铁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各司其职,引导乘客按照黄色标识扫码排队进站。

其中大部分乘客均是从黄冈回汉复工。22岁的张先生说,地铁开通后,他们坐高铁返汉回单位复工,方便了不少。

地铁的“重启”为武汉市民复工复产带来极大便利。市民郭斌已复工8天,前几天都是由同事绕路接送自己上下班。“今天终于能够自己坐地铁上班,方便多了。”郭斌说:“地铁一开通,感觉武汉的城市动脉开始通了!”

在物业公司上班的邓京宜是地铁3号线汉阳客运站两个多月来的首位乘客,乘车前往范湖站上班。此前,邓京宜一直在战“疫”一线做服务工作,在单位住了两个多月。“上一次坐地铁还是123日。今天地铁恢复了,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疫情防控期间恢复地铁运营,武汉地铁制定了科学的组织方案、保障方案,推出了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红外线智能测温系统测体温、站内频繁接触点每小时消毒,尽全力降低风险;扫码乘车,安全员随车监督,确定乘客的行动轨迹能追踪;测温点、安检点排队超过10人,将采取客流控制,分批分段放行。

张瑞东是一名新上岗的地铁随车安全员。在车厢内,他举着一块写有“全程戴口罩,人员不聚集,请扫车厢码”的提示牌,穿行列车车厢中,不时提醒乘客扫“下车码”。

随车安全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车厢内来回走动,提醒乘客扫描车厢码、佩戴口罩、按座椅标记隔位而坐、劝阻乘客聚集交谈等,同时为乘客提供必要的帮助。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328日起,武汉轨道交通123467号线恢复运营以来,截至45日,线网客运量累计211.27万乘次,日均23.47万乘次;列车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100%48日,武汉地铁恢复8号线运营,线网恢复规模占全网78%。恢复运营,武汉地铁交上了第一份合格答卷。

严抓细节 管控客流

48日开始,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武汉地铁集团将继续严格执行328日恢复运营时的一系列“硬举措”,包括落实“实名登记乘车”、实行乘客“测温进站”、站点和列车及时消杀等。同时,通过实时观测地铁“拥挤度”,增配人手,协助乘客有序有效快速安全进出站。

分析数据显示,从恢复运营至今,地铁主要客流相对集中在与三大火车站间对接的地铁站,这些站点日均集散量总和约2.35万人次,其中八成以上为外地返汉人员。当多趟火车集中抵汉,地铁大客流时,车站会进行客流管控,做到“一站一方案”“一点一规划”。

武汉地铁自328日起,启用轨道交通乘车满载率(拥挤度)实时展示系统,针对线网车站和列车可能出现的客流拥挤情况,线网通过增加列车投入、车站通过三级客流控制等措施,严格控制乘客密度。目前,线网拥挤度保持在30%以下。

与此同时,所有客流重点站、换乘站均增配工作人员力量,开展乘客实名、乘车引导以及有序乘车等服务工作。看着一天天好起来的城市,再来到熟悉的车站、见到熟悉的列车、听到熟悉的广播声,不少市民感叹:武汉正在逐步恢复生机与活力。

不谈条件 不畏困难最艰难时刻 地铁人逆行而上争分夺秒 抢建方舱医院

作为一支长期与急难险重任务打交道的建设单位,武汉地铁集团在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的过程中,充分发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精神,多个项目连续奋战,不眠不休、拼尽全力,与病毒竞速,抢建生命之舟。

根据统计,武汉地铁集团先后参与援建火神山医院、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塔子湖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黄陂党校隔离点、市优抚医院(改造)等13个紧急医疗项目,累计交付床位1万余个。

24日凌晨,武汉地铁集团接到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改建任务。公司董事长张军带领建设部门火速集结580人突击队分赴施工现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的建设任务是要在约12000平方米的展厅内搭建8个隔离区1000张床位,而且要在一天内完成。地铁建设团队争分夺秒,仅用7个小时就完成了1000张床位的结构建设。

在建设任务最重的2月中旬,为了落实“床等人”要求,武汉地铁集团在近一周的时间内连续接到了长江新城、首义路、黄鹤三处方舱医院的建设任务,建设者们科学组织,调动施工力量,一次次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一周内共交付5600余个床位,再次刷新地铁建设速度。

在长江新城方舱医院项目,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副总经理万勇连续7天坚守现场,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熬红了双眼、喊嘶了喉咙,累计步行140多公里。建设事业总部站场部、通用设备部部门经理阮洋连续参建7座方舱医院,经常被公司领导命令回家休息。

34日,武汉市委组织部在全市通报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党总支先进事迹,这是对武汉地铁建设者们最好的褒扬和肯定。

甘当“最美搬运工”:为医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

23日,武汉地铁集团接到驰援汉口医院的急令后,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支党员突击队,协助做好物资搬运、食堂备餐等后勤保障工作。那时正是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医院劳务外包的后勤人员大多已离岗,面对天南海北汇聚而来的捐赠物资,搬运力量缺口很大。突击队员们深知,后勤保障到位也是抗击疫情的关键环节。

320日,战斗在汉口医院的“最美搬运工”——武汉地铁突击队圆满完成使命,45天来他们共搬运了900余吨物资。

60后”刘祥森是武汉地铁资源公司的总经理,34日,刘祥森和队员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站在太阳下等来了驰援以来最重的任务——搬运36吨应急饮用水。

他们一字排开流水作业,通过肩扛手搬转运至推车上,推车不够用,就用病床,货物堆得重了,病床的转向轮不灵活,队员们就边推边用身体抵住。

一天下来,刘祥森全身湿透,摘下医用手套汗水直滴,贴身汗衫上泛起了一圈圈白色汗盐渍,回家吃饭拿筷子的手都在不自觉颤抖。

今年50岁的邓勇是武汉地铁人防院院长,驰援汉口医院初期,防护物资十分紧缺,为了保护队员们的安全,他将自己仅存的几样防护用品全部拿出来发给有需要的队员。

疫情发生以来,各类捐赠物资一车一车运至汉口医院,每天搬运任务非常繁重,邓勇顾不上腰椎劳损的旧疾,用共同进退的坚持带领着大家,为医护人员生活保障筑起了坚强后盾。

此外,武汉地铁集团还专门派出两名厨师缓解医院备餐压力,他们每天早上7点到岗,一天要切100多斤蔬菜,炒制装配2200多份盒饭,努力做出“花样”,让医护人员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逆行而上:下沉社区守好疫情防控“第一关”

为做好社区居民的“守门员”“宣传员”“服务员”,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实做细,筑牢社区“防疫网”,地铁队员创新举措,将“地铁式管理”和“地铁式服务”引入社区防疫。

为坚决守住人员流动第一防线,利用地铁“铁马”将封闭管理难度大的部分老旧社区进行硬隔离,实现小区有效封闭,人员流动得到控制。为让大家安心“宅”家,开展建立采购群(小程序)、设置“爱心消毒棚”、开展“叫号取菜”、制作采购表单等定制化服务和修理电梯、团购操作上门指导等个性化服务;针对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下沉队员推出“一对一”帮扶;针对居民的理发、问诊、倾诉等需求,下沉队员们专门策划爱心理发、在线问诊、心理疏导等多元化志愿服务活动,“地铁式服务”切实解决居民生活困难。42日,梨园街省电社区临时党支部召开4月主题党日活动,临时党支部汇报下沉党员在疫情期间工作情况,社区和居民分别表达对下沉志愿者风雨与共、守望相助的感谢。

为了持续推进这份“战疫友情”,省电社区党总支与武汉地铁集团机关五、六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书,通过互促共进的初衷、品牌共创的理念、资源共享的形式推进“双进双服务”,建立长效党建共建合作机制。不仅“疫”路同行,还要携手共进。

建设项目迅速复工复产武汉地铁在建项目全面复工

轨道交通作为第二类第一批复工企业,武汉地铁集团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各级部门关于复工复产的防控要求,按照“四个到位”即疫情防控工作要到位、重大安全风险排查管控要到位、员工教育培训要到位、复工复产方案和检查要到位的标准,制订了严格的复工管理方案,积极组织各参建单位做了大量细致的复工复产准备工作。

目前,武汉地铁12个在建项目的59个标段已全面复工,武汉轨道交通在全面复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速建设步伐,对于促进武汉市复工复产、稳定经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精心筹划 打响建设项目复工复产“第一枪”

322日,在建的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街道口站,建设者们正在对车站顶板浇筑混凝土。这是武汉地铁因疫情停工57天后,首批恢复施工的建设项目。    

快速恢复施工,背后凝聚着武汉地铁建设者们的心血,也是他们步履不停、持续向前的见证。

3月初刚从援建应急医疗机构的阵地上撤下来,武汉地铁集团一级项目经理朱知文又紧急转场8号线二期工程筹备复工。320日,他连夜带领参建单位驱车前往50公里开外的粉煤灰厂和管片厂,与厂家负责人对接协调,紧急抽调工人和设备,把盾构所需施工材料装车运回项目现场,解决了项目的“粮草”问题。

物资有了,人员从哪里来?武汉地铁集团表示,根据复工复产的需要,他们积极协调商品混凝土厂家、各劳务班组和施工机械司机的返场,迅速恢复了工地的“人气”。

停工近两个月时间,一旦复工复产,首先就是要确保设备、机械的安全,确保施工安全方面的万无一失。负责检修维护电力线路的伊师傅说,项目刚恢复施工时,他们把所有的电路都检查了一遍,排查问题和隐患,确保工地用电正常。

8号线二期街道口站率先复工,打响了武汉地铁复工复产的“第一枪”。目前,该站主体结构完工70%400多名建设者正在全力推进施工进度。

千里迂回 只为争分夺秒追回进度

321日晚,武汉首支省外返岗施工队伍——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者安全抵达。这支队伍驾驶着12台车,带着47名员工及复工复产防疫物资,从上海直达武汉,他们将负责12号线科普公园站主体后续施工,以及3条运行线路的维保。

为了安全将员工带至武汉,早在318日,来自山东、山西、河南、四川等省份的武汉地铁建设者们先“千里迂回”抵达上海,再集中乘车返汉。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业主代表綦建峰介绍,在完成了防控机制、员工排查、设施物资、环境消杀、安全生产这5项严格周密的准备之后,人员的到位为12号线科普公园站,画上了复工条件的闭环。

武汉地铁集团协助解决了项目建设的混凝土等材料供应问题,为各项目标段的全面复工复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线开工 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330日,武汉首条环线12号线(武昌段)在江楚大道站开工,武汉地铁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跑出了加速度。前期,该项目根据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要求,周密部署、制定方案,严格执行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迅速掀起施工大干高潮,努力把因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2号线是武汉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中最长的线路,也是首条和唯一的独立环线,全长约59.9公里(全地下线路),设站37座,换乘站26座,其中与已运营线路换乘站9座、与在建线路换乘站3座、与规划线路换乘站14座。工程分武昌段、江北段两期实施。

深入消杀 加强通风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加强全线通风换气

328日早5时,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在封闭2个多月后重新开通运营,面对日渐增多的通行车辆,武汉地铁加强隧道通风,保障隧道安全运营,为迎接日后更大车流做足功课。

长江公铁隧道武昌工作井总建筑面积22107平方米,为地下5层结构,总体积约为150000立方米,是目前武汉市最大的隧道风井设施,相当于隧道的“肺”:按照新的隧道通风模式要求,隧道运营期间采取每间隔2小时开启82台公路层射流风机,进行隧道全线通风换气,每次运行时间为1.5小时;夜间停运期间,隧道封闭后、开通前开启隧道46台射流风机1小时,进行接力赛跑,共同排出隧道内的“浊气”。

武汉长江公铁隧道通风空调专业工程师丁紫依介绍,疫情期间的通风运营模式跟正常运营的通风模式相比,每天开启的次数多了5次,风机运行时间增加了7小时,通风设备次数、时长均为非疫情通风工况的3倍,全天候保障隧道内空气的“新鲜度”。

长江公铁隧道自实施封闭以来,武汉地铁桥隧公司出动2台洗扫车、组织20余名保洁人员,对武汉长江公铁隧道的路面、侧壁、边沟、横截沟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清扫、清理及消杀工作。

完成疏散楼梯、送风机房、送风风道等设备区域的消杀;组织专业维修班组对管理中心办公楼等办公区域的通风设备进行了全面消杀。同时,组织供电、机电、弱电、综合四个专业班组,对长江公铁隧道的供电、通信、给排水、消防系统以及土建结构进行了全面的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