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在全市开展“国企联村”行动,组织市属国企党委与农村联合党委结对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国企联村”行动为期5年,发挥国企党委政治优势、产业优势,帮助结对联合党委建设一批稳定的产业发展项目、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创新一批高效能乡村治理载体、健全一批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组织一批优秀的乡村文化活动。到2025年底,着力打造60个以上党建强、发展强、服务优、治理优的“国企联村”示范片,推动所辖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所辖村集体经济年平均收入超过50万元。
“发挥超大城市产业优势,将城市发展的积极要素跟农村进行融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国企联村”行动与以往同类举措最大的不同在于,企业对接的不是行政村,而是农村联合党委。农村联合党委是在街道(乡镇)和行政村之间设立的功能型党组织,整合相邻多村的各类资源,以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全市共有314个农村联合党委。
“国企联村”行动将按照党建引领、村企共建、因地制宜、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双方市场化、项目化、常态化的合作,构建组织联建、产业联营、人才联育、文化联兴、服务联动的乡村振兴共同体,将国有企业政治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治理效能,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国企联村”行动将按照党建引领、村企共建、因地制宜、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双方市场化、项目化、常态化的合作,构建组织联建、产业联营、人才联育、文化联兴、服务联动的乡村振兴共同体,将国有企业政治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治理效能,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15家市属国企与农村结对结硕果
新洲鲜蘑菇直入超市 江夏童周岭搞起乡村旅游
“你们看,这些新鲜蘑菇要这样清洗干净、打包入盒,摆在货架上进行销售。”近日,受武商集团邀请,来自新洲区菇心香农业科技合作社的种植户们走进武商超市,观摩学习农副产品产销流程和标准,大家记下要点,产业发展信心更足了。
“国企联村”行动启动后,武汉国资国企主动作为,担当责任,结合自身资源积极投身“行动”。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15家市属国企党委与40个农村片区联合党委结对发展,参与联村工作的15家市属企业全部组建了工作专班,由党委书记担任总负责人、党委分管领导负责日常工作、党群部部长任联络员,积极实施组织共建、阵地共建、队伍共建,取得初步成果。地铁集团、生态集团分别与结对片区共建项英故里、侏儒山战疫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产业集团在黄陂区张河片区姚家山村建设沉浸式红色经典体验街区;城投集团所属新区公司党委与结对的姚家林片区联合党委共同组建“党员兴村服务队”等。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抓住产业振兴就抓住了“牛鼻子”。各市属国企按涉农类企业直接投资合作、金融类企业探索以贷招商、建设类企业盘活生产要素、商贸类企业以销促产四种模式推进产业项目。目前,农业集团、旅体集团分别在新洲民主片区、江夏童周岭片区挂牌成立村企合资公司,着力打造水生植物生产基地、全域美丽乡村旅游项目;武汉农商行发放300万惠农信贷,支持新洲宝复片区发展瓜蒌产业;城建集团建设甘露山文旅城项目,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万个;商贸集团定向采购新洲绿化片区25吨农副产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国企联村”行动注重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专家人才团队、搭建跟班实训平台、定制服务进村入户。城建集团组织新洲仓埠的苗木种植户到武汉园博园开展技术交流活动;长江建投公司邀请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武大绿洲研发中心负责人,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教授走进乡村田间地头,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把脉问诊等。
据悉,市国资委将分类建立“国企联村”行动资源库、项目库,推动市属国企之间共享项目资源、社会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