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日,在全市绩效管理和干部考评工作会议上,25名优秀市管领导干部获评全市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先进个人,其中6名市管企业家荣膺殊荣,他们是:刘玉华、雷德超、徐小建、刘江超、林文书、杜平。
附:6名企业家个人事迹摘录
克难攻坚终圆武汉“地铁梦”
刘玉华武汉地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投身武汉地铁建设事业15年,刘玉华始终坚定轨道交通大发展的信念,引领着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单条线路到骨干网络形成,引领武汉迈入地铁时代,圆了武汉人的“地铁梦”。
在4号线越江隧道抢险中,他一马当先,冒着隧道坍塌危险,战斗在抢险的第一线;每周调度工程进展的同时,他总是一个人利用节假日和晚间时间悄悄深入关键节点,了解进度落实情况;当地铁建设遇到融资问题时,他又创新思路,保证地铁建设不断“粮”。
2014年,他带领地铁人,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地铁连三镇,创造了10条线路同步建设的新纪录。
开发资源为城建投融资拓路
雷德超市城投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作为我市最大的投融资平台当家人,雷德超带领着市城投集团奋力跨越:全年实施城建项目108项,完成投资23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面对严峻的筹融资形势,他凭借自己丰富的财政金融工作经验,身体力行,积极奔走各大金融机构,重振武汉城建融资信心。
作为一位拥有1.7万名干部职工的大型国企管理者,他深知肩上的重担和责任。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必须推进战略转型。2014年,他“五马拉车”,使水务、燃气、基建、置业、城市资源开发等5大板块迸发活力,创造效益,全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公司总资产突破2100亿元。
5年时间“再造一个武汉农商行”
徐小建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2014年,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压力陡增。成立仅5年的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在行长徐小建的带领下,毅然顶住压力,以地方金融中坚力量之势,交出一份漂亮答卷,总体实力稳居武汉市金融同业第一方阵,成功实现“再造一个武汉农商行的目标”。
小微企业“打街”模式、科技金融、“三农”“权易贷”……越是经济形势严峻的时候,企业越是渴望金融部门能够“雪中送炭”。他带领武汉农商行,针对市场需求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持续深化“支农、支小、支持民生”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推出金融产品,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16年带领企业年销售规模增长11倍
刘江超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武商联集团)董事、党委委员,武商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4年已是刘江超带领武商集团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第16个年头,在该集团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他如此总结集团发展新佳绩:“2014年,武商人用激情焕发斗志,用智慧迎接挑战,用实干凝聚合力,在集团持续发展的征程中谱写了一曲高亢奋进、激荡人心的壮丽凯歌,交出一份进中求稳,不断跨越的出色答卷。”
16年来,他“任凭风浪起,扬帆破浪行”,始终坚持做大做强主业,始终坚持首先在湖北省内做大做强,凭着万里长跑的毅力和百米冲刺的劲头,使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突出的业绩。他任职以来,年销售规模从30亿元增至340亿元,增长11倍,年利润总额从8000万元增至10亿元,增长12倍多。
以实干兑现每年通一条地铁的承诺
林文书武汉地铁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他曾经6天6夜不眠不休,与700人一起保住了4号线越江隧道;他曾经在大年初一顶风冒雨,站在河道里组织施工单位定方案、排计划、订措施;他曾经“白加黑”、“5+2”地奋战在地铁建设现场,就是为了兑现“2012年至2017年每年建成开通1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庄严承诺。
他就是林文书。2014年,他带领地铁建设团队,通过网络工期计划精心组织多条轨道交通建设,按期开通了轨道交通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和4号线二期工程,稳步推进了3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并开工建设机场线、2号线南延线、阳逻线、纸坊线,构建了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回春妙手”带领企业逆境崛起
杜平武汉环投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4年,是武汉环投集团逆境崛起的关键一年,领衔企业逆转的,是被职工们誉为“回春妙手”的董事长杜平。在杜平带领下,集团重建自信,坚持“服务社会是企业发展的核动力”的理念,勇担千子山、北洋桥、陈家冲垃圾场等市级重点项目工作,打破“垃圾围城”的困局;确立“策划不经营、参股不控股、引资不投资”的“平台化”经营思路,为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2014年,曾严重亏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的环投集团情况发生逆转:集团资产总额由2013年的8.6亿元增加至12.5亿元;在建项目17个,相较2013年实现了零的突破,累计完成项目投资6572万元;营业收入达2257余万元,是2013年收入的近4倍。